公开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.6万个,较2012年新增1.7万个、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布点,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%。在教育界专家看来,学科调整背后,体现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优化的“刚需”。
来自就业市场需求端的变化,正在倒逼高等教育持续调整。日前,一则“9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”的话题持续引发业界关注与讨论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有专家谈到,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兴衰史是很多高校被撤销专业“前世今生”的缩影。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专业开在特定历史阶段,享受了时代发展的红利,又因办学成本较低被广泛扩招,导致相关人才过于饱和。受限于师资、办学水平等因素,部分高校相关专业并未与时俱进。
“早些年教育界存在一种误区,认为大学专业开得越多越广,对招生和学校实力越有裨益,事实并非如此。”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认为,专业太多、师资过于分散,反而导致一些高校无法形成自身特色。相比一哄而上开设新专业,高校更需瞄准“优、特、需”三个方面,更加敏锐、主动且负责地动态调整专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