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微校 顶尖教育资源
会员登陆 账号 密码 会员注册|忘记密码

甲骨文遇见3D打印

来源:wx点击:45次发布时间:2023-05-25 13:40:51

两个立起来的汉字,正面看是“山水”,随着角度旋转,“山水”二字逐渐显现为“浙江”。除此之外,“好客”二字会转变为“山东”,“美好”二字会转变为“江苏”……这些百变立体汉字作品的创作者名叫牛楠。他将汉字与3D打印技术结合,创作了城市地名、二十四节气以及百家姓等汉字创意系列作品。

今年2月,牛楠开始制作汉字演变系列作品。他坦言,“深入观察学习后,才发现甲骨文如此形象生动”。

甲骨文的“车”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,写法是车厢、车辕和车轮的组合。牛楠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甲骨文、金文、篆书和宋体的“车”字,并制作了字形演变视频。随着“车”字旋转,字形的历史演变也非常直观而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。“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便是车轮数量从2个简化为1个。”牛楠说。

旋转的立体汉字,演绎着汉字变迁。指间旋转的一刹那,好似流转了千年。

制作立体汉字并不简单:牛楠首先要构思并设计建模,待细节完善后进行3D打印,再基于空间需求进行修剪打磨、固化上色,直至完成最终的拍摄剪辑工作。虽然烦琐复杂,但牛楠乐此不疲。“3D打印可以让任何复杂的创意文字立体化,这种感觉很美妙。”牛楠感叹道,“这促使我不断创作出更多有创意的设计。”

在牛楠看来,汉字有无穷的魅力,但现在很多人习惯了打字,常常提笔忘字。他想通过这种形式,让更多人领略到汉字的文化底蕴。

结束采访后两天,牛楠发来了他制作的“光”“明”二字。甲骨文的“光”字,就像头顶一团烈火的人在跪坐;“明”字为日月交辉,由“日”“夕”组成。承托文字的摆台忽而旋转,光影错落间,甲骨文的“光”“明”二字又变成了规范汉字。

牛楠透露,为了更好地对儿童开展汉字启蒙,他准备推出汉字积木,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完成对不同字形汉字的搭建。

采访中,也有不少专家建议,要让甲骨文走出实验室、走向千家万户,重要的是从孩子入手。雷黎明指出:“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象形化程度较高,正好与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强相照应,不妨在中小学加大古文字等相关内容,开设相关趣味课程。”

“数字时代为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。”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、“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”首席专家黄德宽指出,网络、新媒体和各类传播平台可以生动形象地传播古文字知识产品,人们也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围中获取更多传统文化的滋养。